俄羅斯與烏克蘭鏖戰許久,隨著世界各國對烏克蘭的支援越來越薄弱,而已中俄伊朝為核心所組成的新軸心國逐漸成形,在極短的未來烏克蘭極可能落入俄羅斯之手,隨著烏克蘭的陷落,將更增俄羅斯的實力與獨裁者的野心
隨著俄羅斯的成功,將更進一步振奮他的盟友中國出兵台灣以獲取戰爭的果實,而朝鮮也可能出兵南韓,伊朗也可能在中東掀起一波戰亂,而第三次世界大戰開正式展開,所以全世界的同盟國全力的支持烏克蘭避免烏克蘭戰敗將是未來世界能否維持和平的關鍵
俄羅斯與烏克蘭鏖戰許久,隨著世界各國對烏克蘭的支援越來越薄弱,而已中俄伊朝為核心所組成的新軸心國逐漸成形,在極短的未來烏克蘭極可能落入俄羅斯之手,隨著烏克蘭的陷落,將更增俄羅斯的實力與獨裁者的野心
隨著俄羅斯的成功,將更進一步振奮他的盟友中國出兵台灣以獲取戰爭的果實,而朝鮮也可能出兵南韓,伊朗也可能在中東掀起一波戰亂,而第三次世界大戰開正式展開,所以全世界的同盟國全力的支持烏克蘭避免烏克蘭戰敗將是未來世界能否維持和平的關鍵
美國國家安全議會1948~1950年曾考慮出兵推翻國民黨 你相信嗎?美國竟然曾經計畫過進攻台灣,推翻島上的KMT政權! 我曾在google上搜尋到這講法,但是完全找不到其出處而不予採信,只能用半信半疑。 是的,這種考證是必須的,推理和根據上必須很嚴謹,才能確保你得到的結果是正確 以下這些是1945~1950年代的NSC解密檔案,NSC =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國家安 全議會,美國當時的極高層權力議會,當時有很多關於台灣的會議紀錄,檔案編號多為 “NSC XX/X” 以下為NSC 37/1和NSC 37/2,「難民」指的就是當年來台的中國人 (1945年後)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3380bbe312c12b94b04f4a26db433d67.JPG
這系列檔案的背景,是中國淪陷前夕,但當時還沒淪陷 我初次看到這類檔案時心裡是很震撼的,我意識到中華民國不具台灣主權竟然是來自各國 對我們祖先的同情,而故意讓「當年的」中華民國難受,他們當時這麼做就是在為台灣人 民族自決預留空間和準備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346c3a874b90be71dbe7598fbfbd73ef.JPG
上圖出現的名字「艾奇遜」是當年美國國務院的國務卿 在這裡還是說一下,「中國難民」問題是當時的時代悲劇,你們等等會看到「『高級』中 國難民」吳國楨重砲轟擊國軍高層是「黃埔老白癡」,他並且主張在台灣建立多由台灣人 擔任要職的民主政府,開放民營企業和完全的民主,他當過台灣省政府首長喔,本來差點 當不成是被美國用美援強逼上去的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在李登輝之前能慢慢地走向民主開 放了) 我們看待一個人並不該用他的種族膚色和出身,而是看他的想法。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cca751f98106ccac6b4a7bbe59dd4a92.JPG
我看到下面這段的時候,有一種……脊背發涼的感覺……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c9d06028077254572c81a5bb808acd96.JPG
歷史的真相竟然是這樣……這就是我們被灌輸說自己是中國人的中華民國….. 當年美國甚至計畫要由好幾個國家共同出兵來推翻台灣上的KMT政權,主要原因是「KMT暴 政」 (來源,解密檔案NSC 37/5) 這裡順便說明一下,ECA是美國負責援外的組織,全名是Economic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Administration我不知道台灣翻譯成什麼,你們會反覆看到ECA這個名 稱出現在這些文件裡面 ECA並不只是單純的給錢,還包括審核和規劃,比如說看你這個國家的產業和資源、人文 等情況,來幫你「設計」、「規劃」你的發展,並且給你資金援助,請注意不是單純給錢 喔,是連幫你設計規畫都有了,這就是我們的第一期到第四期以及十大建設的「真相」, ECA會透過底下一些單位如工程顧問公司 (在台灣就是懷特工程顧問公司) 幫你規劃一些 ,然後看你有什麼需求,或者你有什麼建議,最後還要「審核」,審核過關了才會撥錢給 你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02c5f19509582fe81b08e0d47f3f5020.JPG
這圖是美國在計畫遣返國民黨稱為「外省人」的中國難民 (美國人都稱為「來自中國的難 民」,外省人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族群,這種觀念走出去說給真正的大陸人聽會被笑”傻逼” ,那是一個走出台灣在任何地方都會被笑的畸形觀念,且當時台灣根本不屬中國,甚至連 島上的「中國人政權(美國官員都稱chinese政府)」都沒有台灣主權,至今都還是沒有, 所以根本不存在「外『省』」 舉例說吧,被「洗腦」說自己是湖南人的台灣人,前幾年很開心地跑到中國湖湳省去,跟 當地人說「我跟你一樣都是湖南人喔,回到家鄉來真是太好了」,正港湖南人:「…… 傻逼你明明就是台灣人」 所謂的外省人實際上是過去的中華民國很過分的以中國人來「殖民」而且是很高壓掠奪的 殖民,創造出來的自己族群位居上等人「階級」的概念,而台灣人則是次等人「階級」。 美國會「『經常』討論遣返難民」是因為當年國民黨在台灣的暴政,真的是完全排擠了所 有台灣人幾乎一切利益,都分給來自中國的難民,並且造成很嚴重的仇恨, 下圖是美國計畫要「假裝」由其他國家看不下去,然後美國在出來「演戲」配合,而其實 最看不下去的那個就是美國自己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8f0e14517a2fb7b3f13d8d6da76af90e.JPG
NSC 37/6,這份檔案開始討論「美軍佔領台灣時會遇到中國人怎樣的抵抗」 JCS = Joint Chiefs of Staff,中文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都是美軍各軍種 的「五星」上將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9bddd8d549be4414cf5dd6cce8f086cc.JPG
CIA說台灣如無美軍幫助或「佔領」,到1950年底就會被共產黨併吞;美國國務院說「根 據經驗」,使用美國軍力和軍事顧問來援助台灣(國民黨政權),少有成功機會,不但有損 美國聲望,還會激起全中國包括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反美情緒,說美國帝國主義佔領他們的 台灣 (噁心) 吳國禎是當年中華民國裡面少數的理想派好人,他是中國人,後來成為難民之一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1a22b20a3bdb5c61a06a6160402453cf.JPG
「黃埔老白癡」的直系子弟,不就是現在國民黨的黃復興嗎?=__= 上圖最後提到「陳誠讚許美國懷特工程顧問公司、ECA分署與農復會(中美簽的聯合經濟合 作協動要求組的)的『顧問群』在台灣『從事的各項建設』」 這類解密檔案透露的「蛛絲馬跡」,其實就已經讓你明白台灣的各項經濟建設到底是誰做 的了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01501887638a3a9df0a42493b05e283d.JPG
吳國楨是民主派的,並且看不慣當年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暴政,蔣介石堤防他是正常的。 美國以美援來施壓,中華民國當時又超需要美援 (中國淪陷前夕)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c6a0b7a0b1b029506ae80937db0642fd.JPG
尾段提到「共產黨現在是時尚控制整個china」,大家明白意思吧?這並不是斷章取義, 而是當年國際上認知的中國就是只有中國大陸,其實現在也是,只是大家為了跟中國做生 意,都說好聽話給他聽,但都在跟她玩文字遊戲 JCS也就是美國那個五星上將組成的會議,建議協助台灣,但美國時任國務卿說這些建議 可能只能延後淪陷一年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5df7051038212a8997b5b26815ccf267.JPG
美國當年很頭疼台灣的「難民問題」 我記得有一份美國解密檔案說「新來的難民不具生產力」,跟中華民國幾十年來對我們的 教育「難民建設了這個國家」徹底顛倒 然而哪個是真相,相信大家產生毛骨悚然的感受後都明白。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06efe659cdf517e7edb53306b11e3e32.JPG
美國顧問公司開始出現了↑ 工業計劃,代號FY 1950,這是美國人在「規劃設計」台灣經濟發展的檔案「命名」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b8c4ab5a9f3cf4d912fcff45ccc3b860.JPG
裡面提到的「狄卜賽」就是美國懷特工程顧問公司在台灣的經理Valery S. de Beausset 你們看到了,這個是Valery S. de Beausset給「ECA」的報告喔,甚至不是中華民國交給 ECA去請求美援的報告 那麼是中華民國先設計好這些經濟發展計畫,再給美國人審查呢?還是美國人先設計好, 跟中華民國官員討論過後,再交給ECA審查要錢呢? 慢慢看下來就懂了 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狄卜賽(Valery S. de Beausset)和中華民國官僚的談話互動,在論 及經濟建設甚至會議時,都是站在「指導」、「告訴你去做什麼」的那方,也可以看到都 是狄卜賽「先」設計好,「再」拿去給中華民國官僚看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ecd5a5a2559905cf89884f0987120f45.JPG
很明顯在設計規劃上,美國人是「主」,中華民國人是「輔」……. 恩…..聽李國鼎等人規畫了台灣的第一期到第四期經濟計劃? 事實是李國鼎1953年才進入工業委員會,”FY 1953″(台灣1953年的工業計劃)早在1951年 就開始籌畫了 李國鼎那時候還在台灣造船公司擔任總經理呢,如何規劃台灣的第一期四年計畫? ↓下面是狄卜賽告訴王崇植開會的時候要跟誰說什麼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e1a977e86ed89eb0f68f968e871840fd.JPG
FY 1952裡面,嚴凱泰他們家族當年在台灣發跡的事業「台元紡織」,再拿美援的時候被 精算到小數位…….這什麼意思大家明白嗎?「為什麼就他們被算的特別仔細?」= =” (這其實也說明了當時誰可以開公司,誰可以得到政府的庇佑,誰可以拿到美援,其實是 很講和政府的關係的,而中華民國政府又再分人等階級,所以你懂得)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8ab0709ed63fc7e6604cdb0a2fd7a03c.JPG
FY 1953開始已經是台灣第一期四年經濟建設的範疇了,請看「目前留存最早的完整四年 經濟計劃文獻」,是狄卜賽的dB58,包括「內容介紹」、「生產規劃」、「實際進展的完 成直接影響目前的美援」、「工業計劃總論」、「台灣的連續工業發展──FY1952到 FY1955」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605447ebe4f49283706472230b297a1f.JPG
下圖是中華民國官僚王求定在抱怨狄卜賽的設計太「硬板」,也提到「可照狄卜賽建議如 何如何」,表示他在談論這些的時候,已經是狄卜賽先幫他規畫建議出來了;右半部則是 FY 1953的計劃表,這個是中華民國官僚的檔案的表格喔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52f5138c7af0e2ac2d533fc54e441d9b.JPG
你看到「狄卜賽建議」、「鮑耳建議」、「我國提議」,請問傳說中設計規劃台灣第一期 四年經濟計劃的「李國鼎」先生怎麼名字沒出現呢?o_O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679ab6da29870e13e9e507408abb9027.JPG
王蓬,中華民國官僚,https://zh.wikipedia.org/wiki/王蓬 王蓬早年先後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巴黎中央大學。抗日戰爭後,任善後救濟總署駐英國 代表。赴台後,又歷任美援運用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中華民國駐比利時大使兼駐盧森堡 大使、駐美國大使館公使(主管經濟事務)。1992年4月17日,李登輝總統明令褒揚之。 王蓬給狄卜賽的信函,「決定要求懷特公司準備完整的FY1953工業計劃」,這等於直接說 了,是懷特公司先準備好FY系列計畫,再給中華民國官僚過目並討論的 1952年中央日報的報導,也證實了此事 李國鼎先生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44a28c417de68d499d7101e5ba5ad7cb.JPG
↑這是窩去從清華大學網站上找到的李國鼎事蹟,清華大學說李國鼎「草擬」第一期四年 經濟計劃 可是”FY 1953″早在1951/11/15 ECA工業組的Powell給王蓬的信函就開始討論了欸 第一期四年經濟計劃就是1953~1956) 之後1951/11/23狄卜賽給王蓬的信件也有談論到”FY 1953″要撥兩百萬美元給一般工業的 細節等等 李國鼎當年還在台灣造船公司裡面阿,李國鼎進入工業委員會的「草擬」第一期四年經濟 計劃的時候,FY 1953早就已經「開始」了 而為什麼叫做第一期「四年」經濟計劃?你會發現唯一的線索是1953~1956正好就是美國 總統的一任任期,唯一合理的解釋是FY系列預算國民黨並沒有妥善執行,造成「年度」預 算編冊上的混亂,於是就改成美國總統一任政府一期,直接改做長遠規劃。 而狄卜賽先生完全不存在於台灣的歷史上,懷特公司也只是被輕描淡寫。 是一個任職於台電的高階主管,業餘的歷史研究者直接飛到美國去拜訪狄卜賽先生,才拿 到這些當初的第一手手稿並且出版資料,引起很大的震撼 http://www.lib.ntu.edu.tw/events/debeausset/content05.htm 「美援臺灣與狄寶賽先生」影片本事 【撰稿者:臺大圖書館特藏組洪淑芬編審】 美援對於戰後的臺灣重建與經濟發展十分重要,當時美援是在美國的「經濟合作總署中國 分署」(Economic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ission to China,簡稱ECA)與「行 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簡稱美援會)的共同運作下,在臺灣進行各種建設工作。為了有 效運作,美國的經濟合作總署與美援會聯合聘請美國的工程顧問公司J.G. White Engineering cooperatio(簡稱懷特公司)擔任美援運用與執行上的工程顧問,直接參與 對臺灣的經濟、工業、社會發展等建設的規劃與監督。在1950-1957年間,懷特公司在臺 灣的企劃經理是狄寶賽(Valery Sergei de Beausset)先生。因此,狄寶賽先生對美援 所進行的臺灣建設,關係與影響力俱極深厚。他因美援工作需要,與前故蔣經國總統、嚴 家淦、吳國楨、陳誠、李國鼎、嚴演存等人,多所共事接觸。狄寶賽太太康妮(Connie) 跟隨先生在臺灣,除了一同出席大多數的各種典禮等重要場合之外,也曾擔任當時的婦女 會會長,曾與蔣夫人蔣宋美齡女士共同接待當年來訪的美國副總統尼克森夫人、籌劃東海 大學設校,並在廣播電台教授英語,對當時的台灣也卓有貢獻。 本影片是臺大圖書館使用館藏說歷史,根據「狄寶賽文庫」,勾勒1950年代的美援臺灣建 設,以及當時的企劃經理狄寶賽先生生涯中一段與台灣相遇的階段:從光復初期的臺灣經 濟與美援背景,談到美援的運作方式、美援臺灣與第一個四年經濟建設計畫、介紹狄寶賽 先生對臺灣經濟建設規劃的理念,以及其參與美援臺灣建設的實例;是珍貴的臺灣歷史記 錄片。 這就是「被消失」的台灣經濟真相,台灣在1950美援到來之前快要倒閉了這大家都知道 據台大教授的論文《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吳聰敏006年9月,幣制改革四萬換一 塊錢後,通膨壓力仍然存在,那只是暫時性的穩住物價和幣值,後來是韓戰美援來到才救 了台灣,這也是常識,然後美援的事實真相竟然是這樣子 懷特工程顧問公司以及Valery Sergei de Beausset幾乎不存在於我們的歷史,只有在淡 出權力中心的嚴演存所著《早年之台灣》有提到懷特公司V.S. de Beausset 這並不單純是那些黨國大頭想居功,而是當年存在很嚴重兩蔣與吳國楨孫立人等之間的鬥 爭,兩蔣認為這些與美國走太近的官員威脅到其地位,在台灣的蔣介石一直懷疑美國秘密 行動局要推翻他 (英文wiki:Chiang was suspicious that covert operat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 plotted a coup against him.) 甚至在台灣的懷特工程顧問公司都發現過中華民國安插的「報馬仔」,兩蔣和其周圍人物 都認為吳國楨等人「挾外國勢力要脅中華民國」,認為他們一直藉美國支持把自己講得多 偉大 請注意,就是剛剛說那段,他們在鬥爭中都要一直把自己的功勞和貢獻強調化、凸顯化, 這是很重要一個原因為什麼懷特公司和V.S. de Beausset在我們的歷史上被抹煞掉,明明 當年他們和中華民國政府的關係好的不得了 另一個原因就是要穩固他們在台灣新興超高壓超階級化殖民政權的地位,用愚民教育鞏固 其存在正當性,明明是超大量難民湧入並幾乎毀滅這個國家,且當時美國解密報告說「新 來的難民不具經濟生產力」,他們卻讓我們以為是「難民建設了這個國家」 就我自己的感想,他們愈遮掩只會讓我發現事實的時候越生氣而已,這一定要有人負責 最後補上一張吳國楨為什麼說他是好人?下面這張他的血淚上書,說明了一切,他在幫中 華民國當年暴政下的台灣人叫屈,罵KMT罵得很重 當然,這樣的好人都不會再當年的黨國中華民國裡面存在太久,也不會「真正」得到權力 ,吳國楨曾經自信滿滿說自己可以做到的民主改革以及給台灣人大量參政這些都沒有落實 ,一直到我們這一代已經出生了才落實,而他也沒有機會活著看到了,他也被KMT開除黨 籍 http://truth.bahamut.com.tw/s01/201604/e5189df5e07f881e61406933383730ca.JPG
作家劉宜良想寫「吳國楨傳」,結果就被國防部情報局局長汪希苓授意竹聯幫陳啟禮、董
桂森、吳敦在舊金山把他殺了。
對了,台灣的中橫公路在日治時代就有192公里了,南部橫貫公路158公里,我還一直以為
是中華民國時期鋪設的……蔣經國他們那個時候應該是擴建改建之類的吧,日治時代的
綠片是部分混凝土、部分柏油、部分碎石路面
不過……我到底……我真的不知道我的腦袋裡還有多少是黨國時期的愚民教育….我
本來以為我免疫愚民,然後一次又一次被真相震撼到,體會到自己的無知和自大,我真的
永遠不知道哪次會是最後一次……就連現在都還會有
每次這種感覺來,我就常常要抬頭起來,仰望無際的天空…….讓自己稍稍喘息,那是
一種在黑暗中探究可怕真相的無力感
(1)去雜糧行買大薏仁加水蒸熟可加點糖會很好吃,每天吃一碗,連續吃一個月,可以增強皮膚抵抗力,用自身的免疫力戰勝病毒疣 ;
(2)一點點大蒜搗碎+優碘液 擦於患部(這是伯格醫師教的秘方);
以上兩個方法加在一起內外夾攻,病毒疣就會痊癒了
很多低級的外省人生活的也只是能糊口而已罷了!只是我不懂為什麼那些低級外省人要替高級外省人鞏固他們 的利益?
很簡單,因為「虛假意識」(false consciousness)
虛假意識是什麼?白話講就是:
明明沒拿到好處,但認為自己應該站到既得利益者的隊伍裡。
台灣社會是個平等的社會嗎??很多人會給予肯定的答案,男女是平等的
職業之間也是平等的,但是您仔細觀察台灣的社會,還是有階級的存在,有
些人不必經過任何努力,一出社會就能站在社會的頂層,住帝寶,喝紅酒,
甚至一個晚上開趴的費用就超過大部分台灣人一年的收入,而這些權貴階級
的子弟,在盡社會義務的部分卻看不到它們的影子,有些人能夠跳霹靂舞,再難
在危險的動作都難不倒他,但服兵役?沒辦法!有些人平時打籃球身手矯健,還能
作高難度的深蹲動作,但談到要服兵役,這時他就會身體有缺陷,有些人八塊腹肌
身體壯碩精實,但一要服兵役,就辦不到,這些占盡社會好處卻不盡義務的人,往往
又很愛參選,想要當社會頂層,問題是往往就是很多人會投票給它們,問題是投票給
他們的人又在想什麼?你沒看到這些權貴子弟踩在你的頭上,佔盡社會的好處,人人
都要盡的義務就閃……..你投票給這些人,是不是就是覺得你就是賤民,這些權貴子
弟佔你便宜,逃避義務都是應該的??
台灣社會真的是一個平等的社會嗎??還是有明顯的階級的劃分??大部分人就是賤民?
賤到連思考的能力都沒有??一小部分人就是權貴,天生的吸票機,只享權利,不必盡義務
大家卻認為他們是天生的領袖,一定要投給這些權貴
搜尋 GoogleDigital Garage
https://grow.google/intl/uk/courses-and-tools/?category=career&topic=digital-marketing
點選進入
進入課程 https://skillshop.exceedlms.com/student/collection/654330-digital-marketing?locale=en-GB
台灣就是慣老闆太多,大部分政黨大多為慣老闆服務,大部分媒體也替慣老闆帶風向欺壓勞工,台灣不僅僅是老闆是慣老闆,連員工也是慣老闆,很多員工明明只是一個打工的,卻常常以為自己是老闆,站在老闆的立場欺壓苛刻其他員工,以為自己是替公司省錢,替老闆著想,卻忘了自己也是一名員工
最後贏得尹雪艷的卻是上海金融界一位熱可炙手的洪處長。洪處長休掉了前妻,拋棄了三個兒女,答應了尹雪艷十條條件。於是尹雪艷變成了洪夫人,住在上海法租界一幢從日本人接收過來華貴的花園洋房裡。兩三個月的工夫,尹雪艷便象一株晚開的玉梨花,在上海上流社會的場合中以壓倒群芳的姿態綻發起來。
隔年尹雪艷與洪處長就生了一個女兒,三個人住在上海的花園洋房裡好不甜蜜 。
可是洪處長的八字倒底軟了些,沒能抵得住尹雪艷的重煞。一年丟官,兩年破產,到了台北連個閒職也沒撈上。尹雪艷離開洪處長時還算有良心,除了自己的家當外,只帶走一個從上海跟來的名廚司及兩個蘇州娘姨。至於她與洪處長所生的女兒就委託來台的姊妹代為照顧 。
在台灣有句俗話:娶妻不娶外省女,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外省人寵女兒,家裡面重女輕男, 所以外省人養的女兒一般來說都有公主病 , 重享受 , 娶到外省人的女兒 , 一般家庭都不會美滿,離婚的很多 , 外省人的女兒控制慾強 , 組成家庭後大多會要求老公將薪水上繳 , 老公只能領零用錢過日子 , 另外因為台北的外省人比較多,所以台北的女生有公主病的情況也特別嚴重。
早年的回憶,那些年,這些事
在物資匱乏的五、六十年代,生活艱苦,人人克勤克儉,不敢浪費,許多生活物品用壞了,捨不得丟掉,仍堪修補。例如,家裡的細瓷碗碟可以在裂縫旁打釘連接,油鍋穿底可以錫條燒焊,絲襪拉絲可以織補,皮鞋可以輪胎皮換底,球鞋磨破可以熱燙一層黑膠再穿。街上常有修理雨傘、藤椅、紗窗紗門的流動師傅一路呼叫,然而這種手藝已經失傳。
那個時候,家家戶戶大多吃個粗飽,想要過年吃得好,自己要養雞養鴨,小孩生日是煮兩個雞蛋,最多買一個海綿蛋糕,算是慶生。
由於傳統市場多在市區,偏遠的鄉里出現了流動的推車或三輪貨車,切好的豬肉是用姑婆芋葉包好,蔬菜是用草繩捆綁,一串串地賣,攤車上醬菜、家庭五金、掃帚和拖把、水桶和臉盆等、應有盡有。
以前有人家裡生兒生女,賀禮是送兩罐奶粉,有些家庭未必買得起進口奶粉,「子母牌」和「育才牌」代奶粉因而出現在嬰兒潮的年代。最初日本奶粉如「明治」、「雪印」等一度佔領國內的市場,後來纔有「勒吐精」(Lactogen)、「克寧」(KLIM)和「樺樹」(Birch Tree)等與之競爭,1953年設廠的「味全」奶粉是歷史最悠久的國產奶粉,信教的人偶爾可在教會領到美國的脫脂奶粉。
小時候住眷村最怕上廁所,公廁是定時沖水的蹲溝,那時沒有衛生紙這種東西,用來擦屁股的是米黃色、粗糙的「玉山牌」草紙。車站和市場的公廁裡臭氣衝天,通常男女隔間的入口有一個狹小的空間,總有一個婦人坐鎮在那裡賣衛生紙,以一疊4張為單位零售。捲筒式和抽取式衛生紙是後來的「重大發明」,最早的品牌是「白光」,「五月花」和「舒潔」應該是它的晚輩。
孩童們最興奮聽到幾種聲音,竹筒的搖櫓聲表示賣烤地瓜,卡啦作響的搖筒聲是以空鐵罐換麥芽花生糖的時刻(用木匠的刨子將堅硬的糖塊刨成片,加上芫荽),吧噗聲是冰淇淋車來了,轟然巨響是爆米花聲。路邊挑擔的庶民小吃有豆花、麵茶、臭豆腐、碗粿等。一碗陽春麵只加幾粒榨菜,不少味精,也吃得津津有味,餛飩麵算是高級,牛肉麵是請女朋友吃的頂級。
餅乾是秤斤兩賣的,「金雞牌」筒裝餅乾是送人的好禮,「台富餅乾」是懷念的好滋味,為了省錢常到漢口街的門市部買袋裝的碎餅乾,雖然賣相不佳,一樣可以吃到肚子裡。「可口奶滋」是後起之秀,比「旺旺仙貝」要早出世,它曾經贊助過一支乙級棒球隊,但戰績不佳不久就解散了,到現在鐵觀音口味的「可口奶滋」仍然是拜拜時給神明的供品。
公園裡可見到賣棉花糖、氣球、麵人的攤販,小朋友用舊報紙做成的風箏飛上天空。口渴時到冰店叫一碗剉冰,仙草冰和紅豆冰最普遍,蜜豆冰是從台中傳來的,吃不夠就再來一碗祇加糖水的清冰。柑仔店的抽獎玩具或零食令學童放學後徘徊不去,連發的左輪槍是男生最渴望的新年禮物,必須裝填子彈圈纔有硝煙;女生能擁有一個會闔眼入睡的洋娃娃,就感到無比幸福。
學童喜歡飼養的寵物是蠶,從吐絲到作繭自縛,破繭為蛾,過程相當有趣;也有人從池塘裡捉大肚魚,在樹上捕蟬,各顯神通。童年的玩具可以自製,筷子槍可以射橡皮筋,以竹筒槍擊發豆子,用彈弓打麻雀,線軸可製作「坦克車」。手錶是貴重物品,有些人遇到考試得向家人借錶看時間,我繼承父親的瑞士製伊波路手錶(Ernest Borel),一直戴到大學,纔換了精工舍(Seiko)新錶。
在瓦斯爐沒出現前,生火作炊用煤球爐,從香港來台灣時,家人帶來一個煤油爐,我賺零用錢的方式是到鎮上幫媽媽提整桶的煤油。家裡的電器祇有一台德國製的Grundig真空管收音機,高中畢業時添了一台「將軍牌」黑白電視機,以前這兩種電器都要申請使用執照,在老三台的時期,每在颱風過後,必須調整屋頂上的天線,纔有清楚的收視畫面。
在烘焙業缺乏創新的年代,麵包的選項不多,奶油和肉鬆麵包不宜保留到隔日。1962年,退伍軍官劉哲基在台中創造了不含蘋果的「蘋果麵包」,因達到國際標準,開始供應駐台美軍食用。1967年,「名立食品」推出第一種叫做「生力麵」的泡麵,風靡全省;1971年,「統一企業」不落人後,開始販售附有肉燥包的泡麵,與「名立」、「維力」、「味味」等合稱為速食麵的四大天王,這是食品界的一次革命。
有關洗滌劑的歷史,以前家庭洗衣是用「南僑」或「象頭」肥皂,粉末狀的「天鵝牌」非肥皂帶來了方便,也引導了後來改良的「白蘭」和「雪泡」洗衣粉。彼時洗頭髮不是使用「脫普」,就是用「耐斯」洗髮粉;1972年,美國可麗柔公司(Carirol)輸入「綠野香波」洗髮精,它特有的青草芳香,大受女性歡迎。在英國「麗仕」(Lux)香皂尚未進口前,「蜂王黑砂糖」和「四合一」香皂在國內已是一流的品牌。
有些早年創始於上海,來台設廠的老牌子商品歷久不衰,「明星花露水」(1929)仍然是理髮店熱毛巾的香料,「百雀羚」(1931)不輸給德國的藍罐「妮維雅」(Nevia),都是大眾化的護膚面霜。「黑人牙膏」(Darkie)從小用它刷到大,也是來自上海(1933),早期的商標是一個臉黑齒白的黑人,1990年因涉及種族歧視,廣告遭到抗議,英文名稱改為Darlie,商標名稱還是「黑人牙膏」,但臉孔變白多了。
牛仔褲曾經是大學生最愛的潮流服飾,那時台灣的服裝業還沒生產,我的第一條褲子是「蘋果牌」(Texwood),香港的表妹送的,質料比得上美國的名牌Lee和Leve Strauss,穿了多年,直到變胖纔捨棄。現在的年輕人卻喜歡穿破的牛仔褲,搞不懂破的反而比較貴。以前女生的穿著很保守,迷你裙和短褲為學校禁止,如今裸肩露背,招搖過市,已不足為怪。
在手機還未發明時,祇有準備零錢打公共電話,忘了號碼可以打104「查號台」,每通3元。每年中華電信會送來一本電話簿,厚得可以當作枕頭。有了手機,加了LINE,時時刻刻都可與人聯絡。電子郵件取代了FAX,很難得收到有溫度的來信,郵局發行過的明信片和郵簡,現在已經看不到了。農曆新年大家懶得再用電話拜年,傳送LINE到群組就算是禮貌周到。
電腦帶來現代的生活無比方便,厚重的字典被想到會被「谷歌」淘汰,太久不動筆,許多字已不會寫。影印機代替了複寫紙,畫素清楚的手機取代了傻瓜相機,失聯的朋友可以在臉書上打撈,滿街的低頭族,車上看書的學生曾經有我,那是以前求學時熟悉的風景。
二十年為一個世代,不知不覺過了三個多世代,從社會的實習生,過渡到退休的資深公民。好的事物僅能在記憶中翻找,那些年學校有規矩,公務員有官箴,軍人有志節,社會講求儉樸勤勞的美德,然而一切都走遠了。